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外减贫信息  >>   国内外减贫热点专题评论
2016年9月国内外减贫热点专题评论:绿色减贫、社会建设及共享发展之融合推进

发布时间: 2016-10-26  浏览次数:

 
国内外减贫热点专题评论
绿色减贫、社会建设及共享发展之融合推进
 
进入新时期,尤其是“十三五”阶段,摆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几个重点大事情就是:其一,到2020年实现5575万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平均每年需要1115多万人。显然,脱贫攻坚形势任务很艰巨,只有创新和转变扶贫开发思路和理念才有可能适应新时期和新形势,也只有创新和探索扶贫脱贫新方式和新路径才有可能战胜新挑战。其二,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十三五”期间要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新体系,发展必须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中融合推进,不可偏废。创新是发展的基点、协调是发展的节奏、绿色是发展的底色、开放是发展的格局、共享是发展的目标和归宿。而在这中间,绿色发展和共享发展是其重要内容,绿色发展是核心位置,也是发展的基本路径和方式,也就是我国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
将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与扶贫脱贫相结合就是走绿色减贫之路。而共享是发展的目标和归宿。应当说,“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因此,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从这段话中就可以体现出共享发展与社会建设、社会治理有着密切联系,也就是说,共享发展的重点之一就是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新体系的构建。从上面的分析中就可以看出,绿色减贫、社会建设和共享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体现着“五大发展理念”的基础、前提、目标归宿以及路径方式的关系。即共享发展是目标和归宿,而要实现共享发展就必须以生态文明建设和扶贫脱贫为前提,即绿色减贫为基础,与此同时,必须通过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路径和方式来最终实现。因此,“十三五”期间,我们必须走绿色减贫、社会建设和共享发展的融合推进的路子。
 一、充分认识绿色减贫、社会建设与共享发展之间的关系和作用
充分认识绿色减贫、社会建设与共享发展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是推进绿色减贫、社会建设和共享发展融合的前提和关键,否则,将会造成关系混乱和作用职能上的错位,导致矛盾和冲突,影响绿色减贫社会建设和共享发展各自效果和总体效果,对此决不可忽视。
第一,绿色减贫不仅是扶贫开发实践决定的,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内在要求,更是共享发展应有之义,因此,以绿色发展理念推进扶贫脱贫全过程全面小康,重在“小康”,难在全面,难在贫困地区小康。小康讲是发展水平,而全面讲则是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因此,必须考虑绿色减贫方式实现协调持续发展,建设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切不可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绿色减贫可释放贫困地区生态效益,让全国人民共享生态环境带来的积极效果。绿色减贫落脚点是贫困地区与非贫困地区的共同利益和整体利益,旨在促进个体与整体的共赢。由此可见,绿色减贫是共享发展的必然要求,体现了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绿色减贫的目标,这不仅是一个宏伟的关系民生改善的系统工程,更是一个让全民分享改革红利的宏伟计划。
第二,社会建设是绿色减贫和共享发展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建设体系和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是绿色减贫和共享发展体系最基本也是最基础力量。从绿色减贫指数和共享发展指数的测度和评价内容看,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是绿色减贫和共享发展的必然要求。从绿色减贫指数构成来看,社会建设即社会发展能力是绿色减贫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绿色减贫四大维度之一。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中心确定的中国绿色减贫指数中,绿色减贫指标体系由经济增长绿色度、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程度、社会发展能力和扶贫开发与减贫效果四大维度共21个指标构成,其中社会发展能力的权重为28.57%,社会发展能力三级指标主要包括了农村恩格尔系数、城乡收入比、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有卫生室行政村比例、新型农村养老参保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等。在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和中国扶贫研究中心联合课题组刚刚完成的“中国共享发展指数报告中所构建的区域共享发展指数和城乡共享发展指数中,社会保障公平度指数和公共服务均等度指数成为五个衡量共享发展总指数的重要内容(其他分指数分别是经济发展分享度、生态环境共享度、扶贫脱贫实现度,目前这一成果即将发布)。总之,社会建设是绿色减贫和共享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第三,共享发展既是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需要,也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绿色减贫立足于我国贫困地区,从历史发展和自然环境特点出发,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的共同发展和东、中、西部的协调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绿色减贫可以释放贫困地区生态效益,让全国人民共享生态环境带来的积极效果。绿色减贫落脚点是贫困地区与非贫困地区的共同利益和整体利益,旨在促进个体与整体的共赢。由此可见,绿色减贫是共享发展的必然要求,体现了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绿色减贫的目标,这不仅是一个宏伟的关系民生改善的系统工程,更是一个让全民分享改革红利的宏伟计划。共享发展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共建共享, 体现公平公正正义的价值取向,共享要体现机会公平公正和过程的公平公正,最根本的是要体现在结果的共享。具体主要体现在:构建了两个层次、五个维度、涵盖十余个重要领域的中国共享发展指标体系。两个层次(努力兼顾指标的全面性、代表性、科学性、可得性)中国共享发展指数(25个指标,是衡量一个地区共享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数)和城乡共享发展指数(16个指标,城乡共享发展是共享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析视角)五个维度,其一,经济发展分享度(涵盖“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就业创业两个基本要求);其二,社会保障公平度(涵盖保障和改善民生;优化社会保障制度两个基本要求);其三,公共服务均等度(涵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教育水平两个基本要求);其四,减贫脱贫实现度(涵盖抓好扶贫攻坚工作基本要求);其五,生态环境共享度(涵盖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基本要求。覆盖了十多个领域包括:经济增长、收入与支出、就业、养老、健康、医疗、住房、教育、交通、科技、减贫脱贫、资源、环境等。
二、积极推进绿色减贫、社会建设和共享发展相融合
    历经几十年艰苦奋斗,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高。同时也要看到,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中国,依然面临贫富差距较大、区域发展不平衡、公共产品供给不均、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等各类问题和矛盾。贫困是世界性难题,而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公里”。努力实现脱贫致富,让人民共享更多改革红利,把各个地区、民族、群体都纳入发展框架中,共同参与、共同付出,共同受益,是落实共享发展的具体体现。为此,我们建议:
第一,树立“绿色化”的发展理念。推进绿色减贫,首先要从经济发展的主观意识上有所改变。要彻底抛弃“宁要金山银山,不要绿水青山”、“竭泽而渔”和“唯GDP论英雄”等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念的经济增长理念。只有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地方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意识到绿水青山胜过金山银山,才能真正从扶贫过程中将“绿色化放到突出重要的位置,才能在扶贫开发中不断融入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各方面的内容。
第二,坚持以人为本、全民共享的原则。推进绿色减贫必须把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断满足贫困人口的现实需求,促进贫困地区的全面发展、共享发展。共享必须坚持共建原则,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贫困人口是实现自身脱贫致富的主体和关键,贯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要求扶贫脱贫工作必须充分发挥贫困人口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在扶贫脱贫过程中通过注入新元素、重视民本民生、坚持长效管理,把智慧城市、海绵城市、无障碍城市等新理念、新技术融入贫困地区发展当中,有效化解“出行难”,攻克“饮水难”,缓解“就医难”,疏解“就学难”等问题,从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切身利益出发,积极参与并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第三,增强社会扶贫力量。实现绿色减贫与共享发展的融合,必须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要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鼓励民营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大力倡导民营企业通过资源开发、产业培育、市场开拓、村企共建等多种形式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培训技能、吸纳就业、捐资助贫,参与扶贫开发,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支持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各类组织积极从事扶贫开发事业,鼓励其参与社会扶贫资源动员、配置和使用等环节,建设充满活力的社会组织参与扶贫机制;积极倡导“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全民公益理念,畅通社会各阶层交流交融、互帮互助的渠道,引导广大社会成员和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华侨及海外人士通过爱心捐赠、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参与扶贫等。
从贫困地区的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情况来看,伴随我国国民经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新态势,贫困地区的发展逐渐摆脱过去传统粗放型发展方式,摒弃GDP”的发展观念,转变单一的发展模式。共享是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追求,是社会主义的真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我们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贫困地区如何共享发展不仅体现在共享发展成果上,更应该重视贫困地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贫困地区在生态建设、社会建设方面的作用,绝不能忽视或者否认贫困地区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我国已经进入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要形成以贫困地区为基地、以绿色减贫为依托的多元融合、广泛参与、共建共享的发展态势,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
地址:北京师范大学后主楼1724 电话:58801012 email:ccprr2016@bnu.edu.cn
Copyright © 2002-2010.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