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
    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报道
专家首次构建中国绿色减贫指数-中国网

发布时间: 2016-04-29  浏览次数: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12月29日讯(记者焦梦)12月28日,《中国绿色减贫指数报告(2014)》在京发布,该报告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中心主任张琦教授及其团队历经3年研究完成。报告首次将绿色发展的概念引入扶贫领域的量化研究,为创新扶贫模式提供了新思路。

该报告首次将绿色发展和减贫融为一体,提出了绿色减贫新理念。报告在借鉴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经合组织的绿色增长指标以及中国绿色发展指数等成果基础上,根据中国多维贫困特点,首次构建了中国绿色减贫指数。

发布会上,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中心主任张琦教授介绍了该报告的主要研究成果。中国绿色减贫指数由经济增长绿化度、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程度、社会发展能力、扶贫开发与减贫效果4个一级指标和27个二级指标构成。报告对2011年和2012年中国11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绿色减贫指数进行了测度排名和多层次分析,并对11个片区绿色减贫指数的27个指标动态变化制作了体检表,对505个片区县绿色减贫指数进行了测度和排名。

“从我们的测算结果来看,绿色减贫水平较好的片区经济增长绿化度和减贫效果都比较好,这些地区为绿色和减贫并重提供了证明和范例。所以说,通过将绿色和减贫结合起来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不仅是未来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还具有可操作性,能够为新时期的贫困地区的扶贫攻坚工作指明了一个努力的方向,”张琦教授说。

绿色减贫指数结果显示:测算的11个片区中第一档次片区全部位于中部和东北片区,第二档集中在中部和西部片区,第三档全部位于西部,呈现“一圈两带”状。绿色减贫指数一级指标贡献度显示,经济增长绿化度和社会发展能力表现相对较好。在资源和环境保护与减贫方面,对减贫的重视程度高于绿色重视程度。从片区比较来看,中部东北部片区绿色减贫指数相对靠前,西南地区绿色减贫指数相对靠后。经济增长绿色度总体呈现东北和中部较好,西南部偏低。资源和环境压力主要集中在中西部的片区。社会发展能力方面中部和东北部片区优于西部片区。扶贫开发和减贫效果指数显示东部和中部片区强于西部片区。

基于分析结果,报告从十个方面提出了推进中国绿色减贫的相关政策建议:完善绿色发展和绿色减贫管理机制,加强绿色发展和绿色减贫战略规划;积极探索绿色发展产业化和产业绿色化新途径新方法,是实现绿色减贫战略取向;积极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是实现绿色减贫的重要支撑;探索生态资源交易市场新途径新方法是生态资源绿色资源资产化有效方式,也是绿色减贫最有效机制;加强区域联动协调、促进共同发展,是绿色减贫的重要任务;创新绿色扶贫的资金融通手段和渠道;强化政府绿色减贫理念,提高公众绿色发展意识;加强对绿色扶贫产业和技术的引导;建立以绿色减贫为核心的贫困县考核机制;突出重点和特色,制定差异性攻坚对策和措施。

北京师范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著名经济学家李晓西教授表示,我国是以农业为基础的人口大国,他希望贫困的农民通过绿色产业找到绿色抓手,实现脱贫致富;不希望看到百姓守着青山绿水却两手空空。如何找到环境保护和脱贫之间最佳的平衡点,仍需要政府部门、研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副主任黄承伟研究员认为,绿色减贫概念的提出,为新常态下的扶贫工作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战略思维。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的减缓和经济结构的优化给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特殊地位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带来了更多的挑战。此外,我国的贫困地区和边境、少数民族、生态脆弱等地区高度重合,特别是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680个县中343个县被划入禁止开发或者限制开发的生态脆弱区域。因此,在这些地区很难继续沿用传统的扶贫思路,必须探索一条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路子。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
地址:北京师范大学后主楼1724 电话:58801012 email:ccprr2016@bnu.edu.cn
Copyright © 2002-2010.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