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6月23日讯(记者 张艳玲)“教育扶贫是改变贫困地区学生和家庭命运的重要途径和方式,贫困家庭如能培养出一名高中生或大学生,就有脱贫希望。”日前,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助理颜志涛在接受中国网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的决胜阶段,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不难看出,教育扶贫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
记者了解到,在30多年扶贫开发工作中,社会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日前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也明确表示,民营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对中国扶贫开发工作高度关注、高度重视、积极参与。社会力量在教育扶贫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民营企业诸如加多宝集团在教育扶贫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自2001年起,加多宝集团发起的公益助学项目——“加多宝•学子情”爱心助学行动,以资助应届高考贫困生为主体。至今已在全国范围累计出资7000余万元,资助14275名优秀贫困学子圆梦大学。2016年,加多宝将继续出资500万元、资助全国1000名寒门学子圆梦大学,还将加大革命老区贫困学生资助,通过“发展型助学”模式落实“精准扶贫”理念,进一步推动革命老区教育及经济的可持续快速发展。
社会组织中如中国扶贫基金会和北师大中国扶贫研究中心等多年来也一直致力于教育扶贫的实践与研究,为推进我国教育扶贫的发展作出贡献。
由北师大中国扶贫研究中心倡导,澳台友好协会创会会长、澳门台商联谊会会长、澳门新濠锋酒店总经理徐静慧女士捐资设立的“徐金生蔡玉霞伉俪扶贫基金”,在推动两岸合作交流、资助高校优秀学子立志成才、支持社会扶贫脱贫事业发展等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
徐静慧女士作为台湾同胞,从2011年起捐资400万元,以自己父母命名在北京师范大学设立了“徐金生蔡玉霞伉俪扶贫基金,通过设立励志成才奖助学金、扶贫开发科研资助等项目,奖励和支持北京师范大学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支持中国扶贫研究中心在扶贫开发领域及相关领域研究有突出贡献的优秀研究人员及扶贫研究活动。截至目前,已经有200多名大学生受益。
徐静慧女士通过扶贫基金的方式来延续父母的生命力,将爱与关怀传递到世界每一个角落。扶贫基金并不只是对学生的希望,而是对未来受教育者的希望,薪火相传,让摇篮中的学生无后顾之忧完成所学、贡献社会。
据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中心主任张琦教授介绍,目前他们正在从事公益扶贫研究,并计划在不远将来积极推出公益扶贫基金,推进我国教育扶贫和公益扶贫的更大发展,为国家进步、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作出贡献。
中国扶贫基金会是扶贫攻坚中很重要的社会力量之一。这几年,中国扶贫基金会做了很多针对大学生的教育扶贫项目。“不仅对贫困大学生进行经济资助,更看重对他们的成才支持。”颜志涛告诉中国网记者。
据颜志涛介绍,2002年中国扶贫基金会创建了新长城特困大学生项目,是为考上大学而又无力支持其完成学业的贫困家庭而设立的公益资助项目。在此基础上,中国扶贫基金会在全国100余所高校逐步建立了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公益社团——新长城自强社,通过这个平台带动受益大学生通过互助,在传递爱心的同时提升自我能力。
截止2015年底,新长城大学生项目受益人数超过12万人次,对受助学生产生了积极影响。颜志涛说,一方面,项目为受助学生提供了经济资助,直接缓解了受助学生面临的经济困难;同时,受助学生的意识和态度也发生了变化,受助学生更加珍惜学习,能够专心学习,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另一方面,通过搭建自强社平台,实现面向受助学生的“赋权”、“赋能”理念,其平等观、自我决策和管理意识以及社会责任、关爱他人等意识和态度方面均得到了改善,且变化程度明显。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变化是受助学生对自身前途和未来更有信心。同时,受助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社会适应能力、创新能力、领导能力等方面也得到了显著改善。”颜志涛说。
今年,根据“精准扶贫”的要求,在调研的基础上,新长城高中生自强班项目的资助对象将与项目地扶贫办建档立卡户进行有效对接,这样可使项目更加精准地瞄准贫困户,真正实现”精准扶贫”。
“教育扶贫是改变贫困地区学生和家庭命运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不仅关系一个人一生的成长与发展,也会影响一个家庭。贫困家庭如果能培养一名高中生或大学生,这个家庭脱贫就有希望。”颜志涛这样评价教育扶贫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