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
    您的位置:  首页  >>    研究成果  >>   学术论文
新型冠状肺炎对当前脱贫攻坚的影响简要分析

发布时间: 2020-03-15  浏览次数:

新型冠状肺炎对当前脱贫攻坚的影响简要分析

 

(2020年2月21日《经济日报》 冯丹萌 张琦)

 

 

 

 2019年12月爆发的新型冠状肺炎无疑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一次重大考验,也是对2020年全面脱贫目标一次严峻考验,科学研判疫情对扶贫脱贫的影响,对贫困地区做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有着重要参考意义。

总判断:从整体全局来看,此次疫情对我国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有部分影响,但还不至于构成任务不能完成程度,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部分贫困地区脱贫质量和水平。从影响区域和对象来看,按照目前贫困人口分布结构,全国剩余的500万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山区偏远的深度贫困地区,这次疫情对其产生的直接影响相对还不是很大,全面完成深度脱贫目标任务按照既定的挂牌督战的新部署是有把握完成脱贫任务的。但疫情较重湖北及周边的省份的贫困地区脱贫县村和贫困户来说,疫情对脱贫人口及脱贫地区影响还不小,尤其是劳动人口流动限制与交通物流滞后等直接造成农村农产品滞销和外出劳动收入预期下降等现象,对于很多刚刚脱贫进入发展起步阶段脱贫县来说无疑是一次新考验。在此次疫情的冲击下,如何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面临多方面、多节点、多区域的大考验。

   首先,脱贫质量的巩固和提升面临多方面考验。疫情突发冲击使得很多刚脱贫地区正常工作受到巨大的影响。从经济支撑来说,一是由于物流和市场活跃度的制约,农产品销售渠道受限。对于农产品来说,疫情的来临造成的运输端不通畅、销售端需求不足等问题导致生产端频频出现阻碍,尤其对于蔬菜、水果等农产品或者鸡、鸭等鲜活农产品影响较大,进而直接导致农民收入下降。受到同样影响的脱贫地区由于自身发展基础弱,后劲不足,在这样的冲击下承受能力有限,很容易造成“摘帽”又“带帽”潜在风险可能。二是疫情造成劳动力转移就业弱化,贫困户经济收入来源渠道受到了限制。疫情的不确定性将会导致和造成大多数务工人员迟迟不能返回工作岗位,这对于农村贫困家庭的损失是很大的。据统计,截止2018年底,全国在外务工农民工数量在1.92亿人左右,占到农村常住人口数量的57661万人,占比33.30%,因此对于贫困地区而言,外出劳动力的制约将大大影响其经济收入。从医疗条件来看,疫情带来的大幅度、高强度的治疗需求对贫困地区及脱贫地区无疑是另一大考验。目前来看,疫情引起的高标准、高效率、大规模的医疗管理和应对能力是农村地区乃至很多城市难以达到的,这也对脱贫地区医疗条件提出挑战,如何能在突发事件中有效整合医疗资源、扎实落实防疫措施都是进一步需要加强的内容,要严格控制突发事件下因病返贫现象的出现。

  其次,脱贫工作部署面临多节点新困扰和新隐患。疫情对经济影响近期才开始逐渐显现出来,而且会持续一段时间。这对于解决全面脱贫任务后造成一系列问题和不确定性。一是从短期来看,疫情会对整体经济形势造成明显制约,直接影响到贫困地区或脱贫地区的资金支撑基础,如很多金融支持产品、产业支撑产品以及返乡创业支撑等都会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衔接的关键节点造成断档。二是从目前数据来看,疫情主要对湖北、河南、湖南和广东、浙江等地影响较大,这些受疫情严重区域尤其是广东浙江等劳务输入较大区域,目前都开始面临最大问题是因为防控疫情企业复工复产时间的不确定性导致一些企业会采取裁员现象发生,这对于邻近区域外出务工贫困人口会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未来一段时间会大大减少了整个贫困人口外出务工的渠道和机会。

  三是从脱贫后的长期发展来看,跨入转向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的重要衔接面临一定考验。随着消除绝对贫困后,新时期重点是解决相对贫困问题,这些属于相对贫困的低收入家庭在经济、社会、政策面前所承受能力还很脆弱,因此更容易受到外来影响。因此疫情所带来的经济、就业、社会保障等影响会对低收入家庭产生影响要远远高于其他的人群,从而会进一步加剧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进而使得相对贫困问题进一步加深。

  最后,防患未然,加强和建立农村公共健康卫生体系刻不容缓。在此次疫情中,也反映出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潜在一些问题需要尽快补上。从乡村治理能力来看,农村基层治理及公共卫生管理体系一直以来都是发展中的短板,虽然在这次疫情中依靠国家强有力“统防统控,精准施策”,未带来农村疫情大面积产生和扩散。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若按照村一级现有的管理条件和水平,若疫情有所扩散,造成的影响将会大于城市地区,因此在此次疫情下也对农村的基层治理及公共卫生管理方面敲响警钟,提早强化,刻不容缓。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
地址:北京师范大学后主楼1724 电话:58801012 email:ccprr2016@bnu.edu.cn
Copyright © 2002-2010.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