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常态化防控中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0-07-01 16:20 来源: 《国家治理》周刊 作者: 张 琦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面对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需要深入盘点、科学整理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彰显的治理智慧,促使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同时,通过构建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在新一轮发展的重点领域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和实施力度、提高治理现代化水平和能力,从而推动经济社会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经济高质量发展 治理现代化 疫情防控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各国都是一次大考,与此同时,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如何全面总结疫情防控中的经验和教训,疫情后国家治理现代化面临哪些重点和难点,未来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完成哪些新任务新目标,这些都是当下需要认真思考、提早谋划部署的问题。
提供坚强制度保障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国上下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全面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短时间内汇集各方力量和医用物资支援湖北地区,充分彰显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坚持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要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紧紧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统筹兼顾防疫斗争与经济社会发展,从制度维度锚定发展航向,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一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突出基础性、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改革举措,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二是继续加大政策调节力度,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预调微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善供给结构,提升供给质量,创造适应当前新需求的有效供给,为经济复苏增添内生发展动力。三是明确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一方面,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共同繁荣;另一方面,支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区域合作,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
构建新时代动力源泉
当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但要从根本上控制新冠肺炎疫情,必须加快研发疫苗,这充分说明了科学防治和科学防控的重要性。实际上,科学防治和科学防控的过程也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
其中,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推进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仅对于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意义重大,而且有助于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同时,更多掌握科技发展的主动权,也是我们应对当前复杂多变国际形势和风险挑战的有力保证。为此,一是要优化和强化技术创新体系顶层设计,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明确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等创新主体在创新链条不同环节的功能定位,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各类主体创新的激情和活力。二是要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全面落实创新人才激励扶持政策,加大“柔性用才、项目引才”力度,构建良好的人才发展生态,真正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三是要将新兴数字技术作为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创新工具,通过大数据揭示传统技术方式难以展现的关联关系,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治理模式,从而更科学高效地处理经济社会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
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兼具活力与效率的经济体制。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生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微企业受到的影响更大。下一步,应继续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持续推进市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一是尽力破除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障碍,尤其是要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和中小微企业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同时,通过鼓励竞争和弘扬企业家精神,积极引导民营企业提升管理和生产效率,实现现代化企业转型。
二是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积极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市场化新变革。按照近期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从治理现代化角度出发,不断优化市场制度环境,加快完善现代产权制度,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建立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提供制度保障。
探索现代产业体系和产业能力全面提升的新路径
此次疫情防控中,宅家防疫的行为方式推动生产生活向智能化、线上化发展,在线教育、在线办公、在线文娱、在线医疗等线上产业爆红。据工信部消息,疫情期间我国互联网流量较去年底增长超过50%,个别地区增长达70%。线上经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疫情对产业发展的短期负面影响,也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新思路。
为此,一是要因势利导,乘势而上,培育发展新经济和新兴产业,着力推进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产业、新基建的发展,带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主导、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手段的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二是要积极弥补我国产业链不完整、协同创新少的短板,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制造业从加工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中高端制造、市场营销等价值链高端环节延伸。三是要着力构建符合绿色发展要求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外部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政策创新,使绿色、生态成为产业附加值的组成部分。
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海关总署4月14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6.4%。疫情冲击导致一二月份出现70.9亿美元的贸易逆差,而去年同期则是顺差414.5亿美元。虽然四月份进出口总值降幅明显收窄,但受疫情全球扩散的影响,外需疲弱,外贸将较长期面临巨大挑战,不容乐观。加之金融危机风险上升,国际经贸规则加快变革,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外部环境更趋严峻、复杂、多变。
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就要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一是顺应国际市场的重大变化和国内消费结构升级的迫切要求,实现内外市场高度联通、要素自由流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二是优化对外开放区域发展布局,不断扩大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港覆盖范围,加快形成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三是促进对接国际规则与深化体制改革有机结合,以开放倒逼改革机制,在国际经贸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方面加强开放合作,形成与国际规则相衔接的高标准市场经济体系,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创新变革动力。
【本文作者为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张欣欣对本文亦有贡献】
参考文献
[1]盛朝迅:《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路径》,《人民周刊》,2019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