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小额贴息贷款”扶贫模式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所创造的“中国奇迹”已经为世界各国所认可,这个奇迹有人称之为“农村改革奇迹”,其实这个奇迹集中表现就是“减贫”成就在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奇迹”。所以,“中国奇迹”是“农村发展奇迹”,是“减贫奇迹”。创造这些奇迹的力量来自于中国自身改革创新不断探索和吸收接借鉴国外经验和做法两方面。而“小额贴息贷款”就是被实践证明是最有效减贫模式之一。
一、小额信贷是国际上广泛推行的扶贫模式之一
曾获得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的穆罕默德·尤努斯( Muhammad Yunus),于1983年创办了以反贫困、促发展为基本宗旨的孟加拉农业银行格莱珉试验分行并获政府批准。这个银行的重点就是为贫困人口即穷人进行贷款,取得了为400万穷人提供了服务的良好成效,并因此受到世界各国,特别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欠发达国家的广泛效仿。2006年沃顿管理学院教授凯斯·魏格特( KeithWeigelt) 称“全球500家小额信贷机构向约3000万名微型企业主发放了70亿美元贷款”,虽然没有确切数据,但到2013年小额信贷规模肯定更大。小额信贷的最大功效就在于全世界的小额信贷项目都在改进传统方法,目的在于挑战人们对金融无法为穷人提供服务的观念。也正因为如此,才创造了目前世界上多种多样的小额信贷模式。如乡村银行方式、非政府组织(NGO) 方式、正规金融机构方式、社区合作银行方式和批发基金方式等。多元化模式的效果相当明显,主要表现在:其一、小额信贷发展有效减少和消除了饥饿和极端贫困。其二、有效地提高了贫困家庭适龄儿童基础教育普及率。其三、有效地推动和促进了妇女权益保障程度提升。其四、有效地降低了儿童死亡率以及提升了妇女健康水平。其五、有效推动了国际扶贫在小额信贷方面的合作交流。
二、中国“小额贴息贷款”扶贫模式成效显著
我们知道,尽管只是小额贷款,但贷款对象是贫困人口,其还款能力较弱,商业风险大。因此,小额信贷多采用基金、慈善和企业社会资助方式。中国采取的“小额贴息贷款”扶贫政策,即用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直接核补给贷款贫困农户或发放到户贷款的金融机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金融机构贷款风险担忧,从而大大推动了“小额贴息贷款”扶贫模式的快速发展。我国从2004年在11个省33个重点县到2005 年进一步扩大到22个省200个县,2006年扩展到了592个重点县,从信贷资金20 亿元左右增加大了59.2亿元。正是由于贴息资金,到期贷款回收率大幅提高,多数县达到90% 以上,据有关调研显示,“小额贴息贷款”受益贫困家庭增收明显,受到了贫困地区政府和农民的欢迎。 从调查“小额贴息贷款”的农户反馈信息看,“小额贴息贷款”扶贫效果主要体现在:其一、“小额贴息贷款”满足了贫困地区资金短缺的部分缺口。其二、“小额贴息贷款”降低了贫困家庭资金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其三、“小额贴息贷款”充分调动了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减少了贫困地区金融机构的商业风险。其四、培养了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和生计能力提升。
三、新时期“小额贴息贷款”扶贫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从大的环境来看,扶贫开发是党和国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最为关切工作之一。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推动扶贫开发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该意见特别提出要完善金融服务机制。其中提到要“规范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贫困村资金互助组织”,并“进一步推广小额信用贷款,推进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和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2014年3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做好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提出了我国下一步扶贫开发金融服务的重点工作是“要加快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广农村小额贷款”;“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贫困地区多元化融资渠道”。这就为“小额贴息贷款”扶贫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当然,在新形势下,“小额贴息贷款”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一方面是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我国经济进入到低增长周期,政府调控政策转向以市场为主导方向,资金面供给紧缺,宏观经济呈现调整阶段。这样,国家财政用于“小额贴息贷款”的规模增速肯定低于人们的预期,贫困受益人群增幅也就低于预期。另外,经济增长预期的下降,必然带来市场需求萎缩,一方面影响到贷款需求减少,另一方面也影响到银行惜贷。加上我国目前小额信贷机构种类较多,竞争激烈,生存压力导致会扩大贷款规模,而不是贫困家庭小额贷款。尽管中国小额信贷市场需求巨大,小额贷款公司得以蓬勃发展,但是供给方面,尤其是对贫困地区,小额信贷供给仍然不足,皆因经济利益所致。同时,也出现了小额信贷机构改变原来为穷人服务初始目标,更倾向于给相对富人贷款,出现目标偏移,偏离了国家政策预期。而从“小额贴息贷款”扶贫自身来看,也存在着效率差异、市场风险以及推行管理问题,如贫困贷款精准度不高等。
四、启示和建议
“小额贴息贷款”扶贫模式是我国扶贫开发实践中探索的有效方法,经过多年来完善和丰富,已经成为扶贫开发的标志性品牌,受到贫困家庭的赞扬。在新形势也播讲发挥更大效应。第一、“小额贴息贷款”扶贫模式的效应在贫困地区会越来越大,尽管区域间有所差异,但总体上来说,其效应在扶贫开发中仍不可缺少。第二、“小额贴息贷款”扶贫应在我国新时期金融扶贫机制创新中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创新。第三、“小额贴息贷款”扶贫应与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紧密相结合,与小额信贷机构的改革创新相结合,充分发挥小额信贷机构和“小额贴息贷款”政策的优势和作用,以贫困家庭的扶贫开发为目标,进行优化和完善。第四、提高“小额贴息贷款”扶贫的精准度,提高扶贫开发的效率。第五、合理优化“小额贴息贷款”投资项目方向,充分发挥 “小额贴息贷款”四两拨千斤的功效,充分考虑其现实特点、传统特色及致贫因素,确定短期中期和长期扶贫项目。总之,打造“小额贴息贷款”扶贫品牌,对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将会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中心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