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外减贫信息  >>   国内外减贫热点专题评论
12月国内外减贫热点专题评论--适应新常态、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创新扶贫新理念

发布时间: 2015-01-11  浏览次数:

【本月国内外减贫热点专题评论】

适应新常态、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创新扶贫新理念

2013年开始,我国经济开始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即“经济新常态”,其主要特点是:其一、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其二、经济结构开始转入不断优化升级,其三、经济增长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常态”是国际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内社会经济发展内在要求的必然结果,在未来的相当时间内,将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格局。因此,适应新常态、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创新扶贫新理念、制定新对策,是当前和未来扶贫开发面临的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经济新常态给新时期扶贫开发带来新挑战、新考验

经济新常态将给整个经济运行体系和状态带来重大变化,也会给扶贫开发带来新挑战和新考验。

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将会相应地降低减贫效应,给每年减贫1000万任务带来新难度和压力经济由高速转入中高速后所出现的趋势性下滑,会引起一系列宏观经济指标如储蓄、投资、物价、就业、财政收支(包括赤字)、国际收支、人民币汇率、货币供给、利率等等呈现新变化,这种增速下降及结构性调整,会不断地波及到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以及扶贫开发政策效果,从而使经济增长的减贫效应和投资增长的减贫效应降低。与此同时,一个严峻的问题是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仍然较弱,消费需求对于经济的拉动能力较弱。在经济增长由依靠投资拉动向依靠消费拉动的转变过程中,贫困地区面临的压力更大,困难不容小觑。经济增长速度减低,从而通过区域经济发展带动扶贫开发的能力相对应会减少,投资增长减少,预示着投资乘数效应的减弱,带动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和贫困人口就业能力的减弱,这必然带来贫困人口收入水平的下降,每年要完成减少1000万贫困人口目标任务,显然难度比以前增加了。按照经济周期理论,完成经济新常态的周期至少应在5-10年时间。因此,对到2020年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和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是一个很大考验。

新常态预示着扶贫开发和减贫的动力机制发生新变化。我国扶贫开发和减贫的动力机制是长期摸索结果,经济形态和产业结构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特色和运行惯性,创造了贫困地区各具特色扶贫减贫动力机制。新常态预示着,扶贫减贫动力机制需要重新进行转换调整和完善甚至重构。一方面,传统的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主导性产业扶贫开发模式,将会被新常态下以环境保护为核心的生态绿色产业为主导的扶贫开发和减贫动力新体系所替代,这是一个必然趋势。实现贫困地区产业动力大转换,重新构建新型产业动力源包括绿色环保产业、林业、生态畜牧业和现代有机农业及新能源产业、新型战略性产业,以及以此为核心的新型生产性服务产业,诸如新型的生态金融产业、生态旅游、传统文化创意产业等等。新型的以环境保护为核心的生态产业、绿色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与转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扶贫战略方式转化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对于扶贫开发来说,显然,难度是加大了。

新常态使减贫脱贫的路径和方式发生新变化。新常态不仅重构了减贫的动力机制,也改变了减贫的路径和方式,使得贫困人口的收入来源、生活方式、就业方式都发生了新变化,并将影响减贫的效率和效果。收入来源发生变化。由于新常态,过去所依靠的收入来源结构就会随之改变,外出打工将会减少贫困地区农民就业方式发生新变化。产业结构变化,必然带来就业结构和方式出现新变化,贫困地区如何适应这种新变化,是一个现实挑战。

新常态可能会带来扶贫脱贫资金的新压力。经济增长放缓,国家财政会相应减少,是否会保持原有扶贫资金规模增幅将面临着不确定因素。企业利润下降,也预示着将给社会扶贫资金增加带来巨大冲击。金融机构在经济新常态下对资金管理上新政策,也同样可能会给扶贫脱贫带来新的压力和冲击。

 

二、经济新常态给新时期扶贫开发带来新机遇

经济新常态下的国家对扶贫减贫政策的重视程度加大,给扶贫减贫带来了新机遇。最近刚刚开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针对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求坚持守住底线、多些雪中送炭,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众生活,更加重视社会大局稳定。说明国家在新常态下,更多要做的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保障和改善民生——最基本最艰难的就是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多做雪中送炭,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众生活,更加重视社会大局稳定——基本民生就是温饱、就是减贫。低收入群众中就包括着贫困群众,贫困群众是低收入群众中主要群体。更加重视社会大局稳定——消除贫困和减少收入差距是社会稳定的关键。新常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构建以包容性增长为核心的新型增长模式,有利于促进扶贫和减贫。包容性增长即为倡导机会平等的增长,最基本含义即合理公平地分享经济增长,尤其是让更多人享受全球化成果;让弱势群体得到保护;其中最重要的表现是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包容性增长为减贫提供了重要基点。新常态更加注重要素增长尤其人的要素增长,为贫困地区加大“人”的创新要素投入创造了条件。新常态更加强调人的要素,这就为贫困地区的能力提升、创业和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只有推进贫困地区人的现代化,才能有贫困地区现代化。只有贫困地区人的生计能力、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才有可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基因。新常态为科技创新带来扶贫脱贫联动效应创造了新机遇。新常态要求守住“两条”底线、后发赶超,这也给扶贫工作带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机遇。通过科技创新可以带动理念创新、管理创新、工作创新,推动科技和发展的深度融合。

三、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创新扶贫新理念

经济新常态的现实,决定了我国扶贫开发必须适应新常态、树立扶贫开发新理念、研究制定扶贫开发新部署、确定扶贫开发新行动。正像2014年全国扶贫工作会议所指出的要“创新思路方法,加大扶持力度,注重精准发力,坚持整体推进与精准到村到户、加快发展与保护生态、各方支持与贫困地区自身奋斗相结合,进一步完善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扶贫工作格局,加快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新常态和扶贫工作的关系,是今年和未来一个时期扶贫工作要研究的重大课题,新常态下扶贫开发要有新认识、新理念、新举措、新作风。全面认识新常态、准确把握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既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抓住用好新常态蕴含的扶贫新机遇,又要高度重视扶贫面临的挑战”。

第一、经济新常态将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提早制定扶贫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思路以及长期政策规划。经济新常态将是一个长期推进过程,扶贫开发的战略思想和战略部署,必须以此为基础进行补充和完善,做好长期思想和精神准备。第二、经济新常态,并不意味着国家扶贫脱贫投资和关注度减弱,相反,国家将会更加关注和加大扶贫脱贫力度。扶贫脱贫的力度和强度将作为新常态中国家结构调整优化、经济质量和效益提升的重要方面,成为加大改善民生、雪中送炭的重要任务,列入国家经济新常态的政策转变重点。第三、适应经济新常态,要千方百计寻求社会扶贫功效的巨大动力,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形成社会扶贫脱贫大格局。第四、适应经济新常态,要树立绿色减贫新理念,积极探索绿色低碳减贫新模式,实现反贫困和生态文明有机结合。绿色低碳和循环经济是经济新常态的主导形态,积极探索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减贫创新模式,是新常态下贫困地区战略性选择。第五、适应新常态,要充分抓住国家“一路一带”区域发展战略机遇,加快实现区域内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一路一带”战略构想必将带动沿线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充分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战略性政策推动,是改善我国西部贫困地区发展和扶贫脱贫的最好机遇。第六、新常态和扶贫工作的关系,是今年和未来一个时期扶贫工作要研究的重大课题建议国家和地方扶贫办以及各级研究机构,积极合作开展新常态下扶贫开发理念创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思路等研究,为新常态下的中国扶贫开发做出新贡献。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
地址:北京师范大学后主楼1724 电话:58801012 email:ccprr2016@bnu.edu.cn
Copyright © 2002-2010.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