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外减贫信息  >>   国内外减贫热点专题评论
5月国内外减贫热点专题评论--积极推动旅游扶贫的创新和发展

发布时间: 2015-06-11  浏览次数:

 积极推动旅游扶贫的创新和发展

在发达地区,旅游产业在推动区域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新发展模式、生态文明建设和适应经济新常态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此的研究较多,但在贫困地区效果如何呢?即旅游产业作为绿色产业在贫困地区的扶贫脱贫效应如何呢?实践证明,旅游产业对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和区域经济作用非常明显,对贫困农户收入提升、就业结构渠道拓宽和贫困农户自我能力的提升等具有良好减贫效应,也展示了旅游产业绿色扶贫功效。

一、旅游扶贫是扶贫脱贫创新发展的重要模式

通过近年来贫困地区的扶贫实践和国家旅游局与国务院扶贫办推进旅游扶贫的实践证明,旅游扶贫是扶贫脱贫创新发展的重要模式,在扶贫脱贫中的效果极其明显。

培育和促进旅游产业在贫困地区发展是扶贫脱贫的重要选择。旅游产业扶贫脱贫效果是明显的,对贫困地区的扶贫脱贫有显著的推动作用。无论是从收入提高,还是从就业渠道拓宽、就业能力提升、就业范围扩大,还是对自我发展能力、自我生计能力的提升都有巨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不管是旅游产业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带来的贫困农村和贫困户经济面貌整体改善的间接效应,还是旅游产业带来部分农村贫困户收入增加的直接效应,旅游产业是扶贫脱贫的重要模式之一。

旅游扶贫是绿色减贫的重要形式,符合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绿色减贫方向。绿色发展是新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国家未来发展战略和决策的重要关注点,旅游产业尤其是自然景观和传统的民族文化景观旅游,更是绿色产业的重要模式,将绿色产业对接到扶贫脱贫效应功能发挥,实施绿色减贫是我国扶贫脱贫的必然选择。“无工不富”必须符合绿色化和低碳化的发展新潮流。绿色工业、绿色企业和绿色扶贫脱贫才是中国未来发展正确选择。

二、如何推进和提升旅游扶贫的效果

旅游扶贫是旅游产业在贫困地区发展实践中创新探索出来的一种特色扶贫模式,是旅游产业和扶贫开发二者的有机结合,但在不同地区不同阶段是有着很大差异性的,与此同时,旅游扶贫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也会遇到这样和那样的矛盾问题,在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文化保护与传承等方面都经会遇到新挑战。为此,旅游扶贫应尽力解决好以下问题:

第一、贫困地区旅游扶贫要解决好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和生态目标统一,尤其是要注重扶贫减贫和脱贫直接效应大小在旅游扶贫的过程中,必须协调好旅游经济系统和旅游景区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不破坏旅游资源生态系统,从而达到可持续利用的目的。发展旅游扶贫过程中做到了以下三个目标的统一:第一,可以为游客提供质量高的旅游体验;第二,发展过程中贫困地区独特的生态环境不受到严重污染和破坏;第三,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扶贫减贫效果广泛惠及到贫困人群。贫困地区旅游产业扶贫脱贫效应一定要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相统一,一定要克服和消除很多贫困地区在发展旅游产业时出现的旅游产业产值提高,但贫困家庭收入水平未提高甚至减少,旅游产业带来了其他区域的经济发展和收入水提高,但贫困人口不减少,反而增加了。或者说旅游产业对贫困家庭收入和自我发展能力提升低于非贫困人口和家庭,甚至造成以贫困人口利益的巨大牺牲为代价。这是贫困地区旅游扶贫脱贫一定要注意的问题。

第二、贫困地区旅游产业扶贫要体现时续发展和空间特色的差异性和独特性,这样才能发挥旅游产业扶贫的特殊价值。贫困地区想要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必须有一个“资源优势→产品优势→市场优势→经济优势”的合理发展路径。因此在旅游资源开发路径上必须遵循科学性、历史性、综合性、效益性、可持续性等开发原则,从起步期到成熟期形成良好的循环发展态势。第一阶段:起步阶段。政府主导,进行制度创新和政策支持,起到一个引导作用。贫困政府应积极进行管理制度改革与创新。第二阶段:以企业为主导的旅游产业发展期,起到引领作用。但旅游企业应培养社会责任感,要最大程度地使用当地旅游资源和农民员工,建立共同管理、合作协调、共享旅游开发各项服务功能,尊重保护可创新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第三阶段:成熟期阶段即以市场为导向形成全民参与旅游扶贫发展期。贫困地区个体成为旅游扶贫开发主力军,成为乡村扶贫旅游开发主要经营者。积极参与旅游产业扶贫全过程,体现旅游资源共享权利和平等分享机制。

第三、制定贫困地区旅游产业扶贫规划,开发和创新贫困地区旅游产业扶贫新方式,进一步提高旅游产业扶贫的收入和就业效应。贫困地区开发时间较晚,因此旅游产业扶贫一定通过制定区域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并规划纳入到省市县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中,通过延长原有旅游线路,将贫困地区旅游纳入到整体旅游体系中,通过积极开辟新旅游线路和旅游体系,增加和创新贫困地区旅游产业新线路和新产品。将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到规划设计、景区建设、旅游服务和产品开发的各个环节,尤其是要加大贫困地区农家乐旅游产业发展,让贫困地区的农户和农民积极投入和参与到贫困地区旅游扶贫产业发展中,从而提升旅游产业扶贫的收入和就业效应,让旅游产业发展与扶贫脱贫同步推进。

第四、强化贫困地区旅游产业专业技师培训力度,提升贫困人口参与旅游产业的自我发展素质和能力。旅游产业的价值体现主要体现在市场和社会对旅游产业和产品的认知、认识和认可程度,因此,贫困地区旅游的吸引程度和特色价值的关键还在旅游服务人员的服务程度和素质,如何提升旅游者满意度、认知度和赞誉度,需要一批批优质的旅游人才的培育,而这正是贫困地区的短板,如何改变贫困地区旅游产业的人才缺乏、专业知识欠缺、服务能力和水平较低等最为迫切的任务,强化培训培养是前提和基础。

三、协同共进,提升旅游扶贫效应

要实现“到2015年,扶持约2000个贫困村开展乡村旅游,到2020年,扶持约6000个贫困村开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力争每个重点村乡村旅游年经营收入达到100万元”的目标并非易事。因此,习总书记提出“需要采取超常举措,拿出过硬办法,必须用一套政策组合拳,才能确保在既定时间节点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而旅游扶贫是实现总目标重要力量之一,也需要各个部门包括发改委、旅游、环境保护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农业部门、国家林业部门、扶贫系统、财政金融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
地址:北京师范大学后主楼1724 电话:58801012 email:ccprr2016@bnu.edu.cn
Copyright © 2002-2010.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版权所有